一、健康危害
侵入途径:吸入、食入。
健康危害:本品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。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,致肝、肾损害。人在接触高浓度时,可表现虚弱、眩晕、呕吐。严重时损害肝脏,出现黄疸,肝损害可发展为肝坏死或肝硬化。长时间抵触本品对皮肤有轻微刺激,引起烧灼感。
二、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
急性毒性:LD50 500mg/kg(大鼠经口)
亚急性和慢性毒性:大鼠、豚鼠和兔接触5.23g/m3,69次,见颤、虚弱、减重、眼刺激和毛蓬乱,肝肾发生病理改变。
致突变性:姊妹染然单体交换:人类淋巴细胞100μg/L。精子形态学:大鼠腹腔800mg/kg。
生殖毒性:大鼠经口中毒剂量(TDL0):7500mg/kg(孕6~15天用药),引起肌肉骨骼发育异常。
致癌性:IARC致癌性评论:对人可能致癌。
污染来源:1,4-二氯苯污染物来源于生产抗蛀剂、空气脱臭剂、染料、药剂、土壤消毒剂、酚、氯代硝基苯等车间或工厂。
由于1,4-二氯苯具有升华作用,通常在水和土壤中的1,4-二氯苯会较快的挥发到空气中。因此,受1,4-二氯苯污染的水和土壤能较快地得到恢复。
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,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,在对人类重要食物链中,特别是在水生生物中可发生生物蓄积。
危险特性:可燃。遇明火能燃烧。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。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。与活性金属粉末(如镁、铝等)能发生反应,引起分解。
燃烧(分解)产物: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氯化氢。 [2]